基本上我翻譯影片時,不是會用到YouTube原片上的「自動英文字幕」,就是使用與原片語言相同的CC字幕。這是我在翻譯影片時最重要的一個工具,為的就是盡量避免自己聽打英文字幕時出現打錯的狀況(然而還是有可能會有少許錯誤)。不過並不是每個影片都會提供這個功能;我之前就有遇過這個狀況,一度想放棄那一集,但後來還是被我找到辦法並完成翻譯。

這篇文就是來講述我在遇到這個情況時,所採用的解決方案。


上圖這支影片就是我所提到的那支沒有自動英文字幕的影片畫面。

因為YouTube自動產生字幕的原理就是「語音辨識」這一功能的實作,所以我所要搞定的就是「語音辨識」這一問題。

(刪除線部分為舊內容)

解決輸入音源問題

我之前有看過如何錄下電腦聲音的教學文,於是我就先按照它的方法去試試看。但是我的筆電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弄不出所謂的「立體聲混音」這一音源(我的筆電的音效是Conexant的HD音效裝置,也許這家的不支援?),所以得另尋其他方法來收得原片聲音。

最終我找到的方法是:利用手機播放原片,然後利用手邊的音源線,分別連接手機耳機孔與筆電的麥克風埠,把手機的聲音直接輸入到筆電中;並透過筆電來監看語音辨識結果。

使用的辨識工具

之前試了幾個線上語音辨識服務,但是我個人認為效果並不理想。最終我是使用Google翻譯的語音輸入功能,在使用手機播放影片之時自動讀出文字;有時候為了要增加辨識精確度,我得將影片的播放速度調慢(最慢調到0.5倍速),讓Google翻譯準確辨識出我要的單詞。

辨識出來並確認結果無誤後,我才將其製作成英文字幕。爾後中文字幕就是依據這些英文字幕來翻譯產生。

結語

YouTube的自動字幕最初是用來讓聽障觀眾知道影片中說了什麼,因此對於影片中的背景音樂,和鼓掌等都會顯示出相對應的字幕提示;不過這也為了想要翻譯影片的譯者們提供了便利:讓譯者能知道原片中所說的確切單詞,增加翻譯結果的正確程度。不過如果影片本身就有與其語言對應的CC字幕的話,我還是會優先選用它的,畢竟它的內容比YouTube的自動字幕來得準確多了。


以下為2018年12月更新的內容。

最近我發現有幾個比之前所分享的方法「更簡單、更方便,且很可靠」的幾個方法,以下就給各位介紹:

1.再上傳一份到自己的YouTube上面,並設定語言

這個方法是在我將上面所提到的那支沒有自動字幕的影片翻譯完成並上傳之後,才發現的。我個人覺得「有可能」是因為原片沒有設定語言,所以YouTube一時不知道這支影片的語言為何,所以就沒有自動產生字幕了。通常情況下,只要將下載的原始影片再原封不動上傳一份到自己的YouTube頻道上(各位是看不到的),然後等一段時間,奇蹟發生了!自動英文字幕出現了!

如果這個方法還是不奏效?沒關係,還有下面這個方法,一定成功。

2.用autosub辨識出字幕

這是一個使用Python語言撰寫的小程式,原理就是將影片檔的音訊部分抽取出來,然後交給Google去進行語音辨識,最後將辨識結果輸出成字幕。這個小程式只要電腦上有安裝Python 2.7的執行環境就可以用,不管是用Windows還是Linux,或者是用Mac,都可以用。我個人是使用Linux(也就是直接用這個網站的伺服器),一是Linux在安裝時就已經自動裝好Python,二來以它(伺服器)的硬體規格而言,只當作網站伺服器有點overkill,所以就用它做點別的事情。

不過這個方法有個缺點,就是它的辨識結果準確度沒有YouTube的自動字幕來的好。因此這個方法只有在上面的方法無效的時候,才會使用。